天津大学网站

刘静

性别:

职称:教授

More>

教育经历

  • · 1996.9 - 2003.7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博士

  • · 1991.9 - 1994.7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硕士

  • · 1987.9 - 1991.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学士

工作经历

  • · 2019.8- 至今

     天津大学 → 教授 

  • · 2011.11 - 2019.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员 

  • · 2006.8 - 2011.1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研究员 

  • · 2003.7 - 2005.7

     巴黎地球物理学院 → 博士后 

  • · 2005.8 - 2006.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副研究员 

  • · 1994.7 - 1996.8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

  • · 活动构造

  • · 地震地质和古地震

  • · 构造地貌学

授课信息

社会兼职

  • · 2025.1-至今

    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专委会(2025-)

  • · 2024.1-至今

    天津市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2024-)

  • · 《地震研究》期刊编委

  • · 《Geodesy and Geodynamics》期刊编辑

  • ·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期刊编辑

  • · 《Science Bulletin》期刊编委

  • · 《Geomorphology》副主编

  •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Solid Earth》 副主编

  • · 《地震地质》副主编

  • · 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

  • · 中国第四纪研究学会构造与气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

  • · 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第10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 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地质学会大陆地壳与地幔研究分会委员

  •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地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 天津市地震学会理事

  • ·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 《Tectonophysic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国地震》、《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地质通报》和《大地测量学与地球动力学》等学术期刊编委

  • · 2024  AGU Science for Solutions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 · 2023 JGR Solid Earth Editor-in-Chief search committee

  • · 2021-2023 美国AGU年会组织委员会委员

  • · 天津大学女教授协会会长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会评专家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学科战略编写专家

  • ·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初选专家,遴选专家

  • · 2019年度、2016年度、2013年度、2009、200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初选专家

  • · 2016-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委员会、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考试委员会委员

个人简介

     刘静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1991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1994 年获中国地震局地质所硕士学位, 2003 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学博士,2003-2005 年法国地球物理研究院开展博士后工作。从事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古地震与构造地貌学研究,以地震科学前沿和国家防震减灾需求为导向,在瞬时大地震破裂、万年时间尺度古地震复发以及百万年时间尺度构造地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揭示了断层三维几何结构控制地震破裂特征的新机制,建立了强震周期复发行为模型,揭示了构造和气候塑造青藏高原地貌的过程和机理,为提高减灾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基础。在ScienceAGU Advances等刊物发表论文199篇,其中SCI论文118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6篇),出版专著2部;论文共被引用11373次(WOS 7027次,CNKI 4346 ),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4篇,进入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曾获中国地震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兼任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Geomorphology和《地震地质》副主编,以及《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10本学术期刊的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执行委员会和Science for Solutions奖评选委员会委员。作为中国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深度参与全国地震预报业务和年度重点危险区确定,服务国家地震安全事业。


学术成果

论文成果

团队

团队

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将以青藏高原南缘和东南缘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学、地貌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开展地球各圈层(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研究,探讨构造地貌-气候环境-生物多样性协同演化的历史、过程和机制,研究深部地质过程和浅表过程的耦合作用,探讨构造、气候和侵蚀过程的相互关系。

更多>>

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