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鹏
- 教师拼音名称:Chunpeng Yang
- 性别:男
- 职称:教授
- 所属院系:化工学院
王飞飞Adv. Mater.:“点击化学”启发的分子催化策略实现63000圈长寿命锌-碘电池
点击次数:
研究背景
在“双碳战略”驱动下,安全、低成本、可持续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水系锌碘(Zn-I2)电池因其高理论容量(820 mAh g−1)、材料丰富性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候选之一。然而,Zn–I2电池的商业化受制于两个核心问题:多碘离子穿梭效应: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I3−、I5−等中间体自由扩散至Zn负极,造成活性物质损失、Zn腐蚀和自放电;动力学受限:传统碳材料、MOF/COF或固体催化剂虽能吸附或催化多碘离子,但往往结合力不足或动力学有限,无法兼顾“稳定性”和“可逆性”。因此,如何同时实现高效多碘离子锚定与快速可逆氧化还原转化,成为Zn–I₂体系能否突破瓶颈的关键。
文章简介
近期,我们提出了一种受点击化学原理启发的分子水平固定化催化策略,超越了传统吸附和多相催化的局限。借鉴点击反应的选择性和高效性,设计了一种源自Cp(Fe(CO)2)2的分子催化剂(Fe-Cp),其可形成定向且牢固的Fe–I配位键,将碘物种锁定为稳定的Fe-CpI配合物。除锚定作用外,Fe-Cp还独特地实现了轴向电子转移,促进了可逆的电荷重分布和动态碘氧化还原转化,这是表面限域体系无法达到的。这种双功能机制不仅抑制了多碘化物穿梭,还动态调控了催化界面的电子再分布,从根本上提升了反应动力学。得益于这一设计,Zn–I₂电池在20 A g−1下实现了63000次循环的超长寿命,容量保持率达95%,库仑效率接近100%。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软包Zn–I2电池中采用20 mg cm−2的高载量条件下,该系统仍能保持3.3 mAh cm−2的高面积容量,并在2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接近100%。
其成果以题为“Click Chemistry-Inspired Fixation Catalysis For Long-Life Zinc-Iodine Batteries”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
文章要点
一、点击式锚定(Fixation):Fe–Cp与碘形成稳定的Fe–I配位键,牢固锚定多碘离子,显著抑制穿梭效应。
二、轴向电子转移(Catalysis):Fe–Cp构建轴向电子转移通道,实现电荷再分配,促进I⁻/I₃⁻/I₅⁻的快速可逆转化。
三、双重功能协同:单个催化位点同时实现锚定和催化功能,使电池在20A g−1超高电流下仍能保持95%容量,循环寿命提升数十倍。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11980
第一作者简介
王飞飞,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后,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主要从事锌离子电池方向的相关研究,包括无枝晶锌负极、抗腐蚀抗析氢锌负极、电池器件开发以及长寿命锌碘电池。目前拥有国际国内专利各1项,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在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CS Energy Lett., Energy Storage. Mater., ACS Mater. Lett.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4篇,累计引用次数1200次。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