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网站

杨春鹏

  • 教师拼音名称:Chunpeng Yang
  • 性别:男
  • 职称:教授
  • 所属院系:化工学院

研究进展

闫志捷EES Batteries:可充电非对称锌-硝酸根/甘油电池实现能量转换与化学增值

点击次数:

研究背景

水系锌基可充电电池凭借固有安全性优异、成本低廉、环境友好以及材料储量丰富等优势,已成为下一代储能设备领域的研究重点。值得注意的是,除传统储能功能外,Zn−NO3电池和Zn−CO2电池还实现了化学品增值及环境修复的功能。以Zn−NO3电池为例,在放电过程中,硝酸盐还原反应(NO3RR)将硝酸盐污染物转化为具有附加值的氨(NH3),实现了发电与污染物再利用的双重目标。这种双重优势使Zn−NO3电池成为实现可持续能源-环境修复的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Zn−NO3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面临着关键限制。在充电时,电池必须发生一个氧化反应来接受电子,而当前几乎所有电池设计都选择析氧反应(OER)。但OER本质上反应迟缓,需要较大的过电位,并且仅产生低价值的氧气。此外,氨氧化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挑战使得其在实际条件下不可逆,最终损害了NO3向NH3转化的目标。近年来,小分子氧化反应(SMORs)因具备氧化电位低、产物附加值高的双重优势,成为OER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已有研究表明,将 SMORs 与阴极还原反应(如HER、CO2RR)进行配对,可显著提升电解系统的能量效率与经济效益。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一次电化学体系(如电解水),尚未拓展至可充电的二次电池系统。

文章简介

近期,我们创新性提出可充电的不对称锌-硝酸盐/甘油电池(aZB),通过集成电化学硝酸盐还原反应(NO3RR)和甘油氧化反应(GOR),从而实现全过程的化学品增值与能量转化。在该体系中,放电时将NO3还原为氨(NH3),而充电时将甘油氧化为高附加值的甲酸(HCOOH)。相较于传统 Zn-NO₃⁻电池依赖的OER,GOR 热力学更优、产物价值更高,可显著降低充电电压、提升能量效率,解决传统体系能耗高和产物价值低的问题。基于双功能催化剂CuOx/NiCoLDH复合材料,aZB 能量效率达 62.2%,倍率性能优异,2 mA cm−2下稳定运行超 200 小时;集成至流动池后,5 mA cm−2 下仍稳定运行 120 小时,验证其可扩展性与工业化潜力。这项工作开创了一种新型电池设计范式,通过策略性地耦合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了能量的转化与化学品的同步增值。

其成果以题为“Rechargeable Asymmetric Zinc–Nitrate/Glycerol Batteries Synergizing Chemical Valorization and Energy Conversion”在国际知名期刊EES Batteries上发表。




文章要点

一、充电反应由热力学更加有利的GOR取代高能耗的OER,有效降低了充电电压,提高了电池能量效率。

二、基于CuOx/NiCoLDH催化剂,非对称电池高效集成了能量转化与化学品增值,能量效率达 62.2%,倍率性能优异,2 mA cm−2 下稳定运行超 200 小时。此外,集成至流动池后,5 mA cm−2 下仍稳定运行 120 小时,TEA验证了其经济可行性,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5EB00163C

第一作者简介

闫志捷,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生,导师为杨春鹏教授,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致力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正极研究。

2025-10-15